时间: 2024-06-18 01:34:43 | 作者: 电子模具
我们在志愿填报选择大学专业的时,不可避免会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和薪资状况。究竟未来10年有哪些产业可以让我们期待,哪些专业毕业生薪资待遇更好?
如今大家对“云计算”都有所耳闻,什么“云盘”、“云服务”、“云会议”、“ABC人才中的C就指云计算”。在中国,云计算最初被普通用户熟知的是如火如荼的就是各类“云盘”。
“云计算”现如今有着爆发增长的势头,不但有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更是各大公司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 BAT、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华为、中兴等厂商亦先后涉足云计算。
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13个新职业信息,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位列其中。
2019年高职专业设置备案结果中,开设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高校达到200多所。
云计算业将培育学生具备建立云、使用云、管理云的能力,为云计算及网络相关领域输送合格的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等数学、Java程序设计、JavaScript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Linux网络操作系统基础、服务器与存储技术、云安全原理与应用、虚拟化基础架构与实现、云应用开发实践(Hadoop组件、Openstack组件技术)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与阿里云大学合作计划AUCP。
未来,阿里云与慧科教育集团将在全国100所高校完成专业课程开设,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覆盖300所大学的云计算与数据科学教育,培养和认证5万名云计算和数据科学工作者。
“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它的运用场景相当广泛:
随着大数据应用场景范围的逐步扩大,大数据所形成的价值正在快速提升,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朝阳行业。最重要的包含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高端制造等行业,其产业链十分完善。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2018年,第3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共计约250所高校获批,呈井喷状态。
以Hadoop开发工程师为例,Hadoop入门薪资已达到了 8K 以上,工作1年可达到 1.2W 以上,具有2-3年工作经验的hadoop人才年薪能够达到 30万—50万。
一般需要大数据处理的公司大多数都是大公司,所以学大数据专业也是进大公司的捷径!
本科专业中和大数据相对应的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它是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新增专业,该专业学制为四年,大部分为工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个交叉性很强的专业,不同的学校有的是信息学院申报,有的是计算机学院牵头申报,有的设在统计学院,还有的在经管学院。但大多数是设在工学计算机门类下,授予的是工学学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数据科学导论、Linux操作系统、Python语言基础、MySQL数据库、数据结构、海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可视化、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 。
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
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将2019年新增设的虚拟现实技术本科专业纳入其中。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吉林动画学院、河北东方学院新增虚拟现实技术本科专业。其中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大类为工学,专业类为计算机类。
虚拟现实的发展前途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
在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同时,2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其中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入选。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新兴技术的应用和人们需求的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教育部“倍增式”同意高等院校设立虚拟现实专业、人社部将“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入选为新职业都表明,虚拟现实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
“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项目交互功能设计与开发、三维模型与动画制作、软硬件平台设备搭建和调试等能力,从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项目设计、开发、调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企业和事业单位,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岗位群,从事项目设计、项目交互功能开发、模型和动画制作、软硬件平台搭建和维护、全景拍摄和处理等工作。
虚拟现实这样的领域,涉及了门类众多的学科,整合了很多专业的有关技术,最终才有了虚拟现实的出现。
硬件层面与虚拟现实相关的专业,我们大致将其分为计算机、光学、电子、机械等几个方向。
(2)光学方向,显示器技术、光场显示技术、光学定位与追踪技术等在虚拟现实行业应用至关重要。
(3)电子方向,处理器如CPU、传感器如MEMS、各类交互设备在VR中的作用无需多说。
排名考前院校: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排名靠前专业:东南大学、吉林动画学院、山西传媒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南通大学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使用在于场景设计、原画创作、虚拟空间美工、交互系统设计与开发等
排名靠前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院)、中央美学、中国美学、江南大学、无锡轻工业学院、同济大学、四川美院、广州美院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AI发展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了“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和“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等要求。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AI创新行动计划》,将完善AI领域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作为三大任务之一。
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AI成为“新基建”七大版块中的重要一项。随着AI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人工智能也成为炙手可热的“火爆”专业。
2020年,中国AI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一些IT巨头公司,如百度、谷歌、讯飞、阿里巴巴、腾讯等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投入慢慢的变多。目前BAT、华为等巨头以及商汤等新兴AI独角兽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非常巨大,全球咨询公司WTW的研究表明,AI和大数据是两个收入最高的专业领域,AI领域的毕业生相比于同等学位但在别的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而言,平均薪资要高出35%至50%。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未来的新兴技术。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AI上升到战略层面的国家,英、德、法、韩、日等国也相继发布了AI相关战略。
我们从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采集了72所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有关专业的人工智能大学在相关领域的国内外论文数、专利数(2008-2018年)以及中国745家AI企业核心人力资本毕业院校这四项指标的有关数据,进而形成了一份中国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总实力的榜单。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世纪50年代,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开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几乎与世界AI研究同时起步。
哈工大在AI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在AI领域取得的成绩足以令人瞩目,并与国内外著名行业代表IBM、微软、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展开科研攻关、人才联合培养。
而浙江大学则是我国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之一,在1978年就开始了AI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的培养。浙江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是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被评为A+学科,为该校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依靠。
现在的自动化、通信、机械 等专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都会往智能靠拢,无论是什么专业都可以在课外学习相关的知识。
随着3D打印技术在科技的舞台上的大放异彩,3D打印技术在中国已经入选国家863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3D打印在军工领域、医疗领域的应用被业界重视。
由于中国引进3D打印技术较晚,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也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目前,中国的3D打印应用大多分布在在家电及电子消费品、模具检测、医疗及牙科正畸、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
根据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年全球及中国3D打印行业数据》,2019年,中国3D打印材料产业规模达40.94亿元,比2018年增长26.2%,在3D打印产业中占比26%。
上游专业材料供应商、3D打印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数字化技术提供商、D打印设备经销商、3D打印服务等;
下游民用消费、工业设计和航天军工、服装公司、汽车公司、船舶公司、医学等领域;服务支持平台:第三方检测验证支持、金融支持、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平台。
培养目标:培养拥有非常良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系统地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专业相关知识,受到严格的工程训练和思维训练,能从事安全网络系统模块设计,安全产品研究开发,产品集成、信息系统安全保卫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基础、液压与气动、冷冲模设计与制造、塑料模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工艺、先进制造技术、3D测量、3D制造、模具CAD/CAM/CAE等。
无人技术是高技术领域中多学科交叉的技术结晶,包括机械、微电子、光电子、纳米、微机电、计算机、新材料、新动力及航天等高新技术,集中了当今科学技术的许多尖端成果。
无人技术的发展起源于军事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无人技术就在军事上得到应用,21世纪初开始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在201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中,就出现了3个无人作战方队。
2019年我国共有229所高等职业学校设立专业代码为560610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
该项数据2018年的搜索出来的结果还只有158所,2019年,无人机专业就以肉眼可见的增长势头在各高等职业学校中设立。
无人机应用技术属于新兴技术,高新前沿科技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应用除军事用途外,在民用领域也慢慢变得广阔。
由于无人机具有运行成本低、机动性能好、可进行超视距飞行、使用起来更便捷高效等特点,目前已被成功应用于影视航拍、测绘航测、高压线巡检、地址勘探、救灾救援、农药喷洒、商业表演等领域,慢慢的变多的行业正希望用无人机取代传统的工作方式。
当下无人机研发、生产、应用领域对低空无人机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需求缺口大、供不应求,是国家紧缺人才之一。
无人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个人素养与职业素养结合全面发展的人才,掌握无人机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具有无人机生产制造、维护应用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生产、组装、调试、维修等技能。
能够从事无人机的制造、装配与维修;无人机低空飞行器的操控、地勤、航拍航测、数据处理分析;广告传媒影视行业飞行服务、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航拍测绘服务、商用飞行航拍服务、商业表演等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2017年12月2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立无人机相关专业。
目前,大专和本科类院校目前设立无人机专业的院校不多。大部分学校开办无人机专业的年份都集中在2015-2017年这三年。
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南阳师范学院、辽东学院、长春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设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无人机航拍等专业。
除此之外,大专和本科院校中,还有很多与无人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专业可以报考。
如: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电子学专业、电气专业、计算机专业、机械设计专业等专业,未来的工作规划方向可以是无人机设计和研发。农林、摄影专业、环境保护、电力、测绘等有关专业,如若考取了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未来工作规划方向可以是航测、航拍、植保、巡线等无人机行业应用领域。
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基本问题是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发展新能源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必由之路。
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的利用过程往往是可循环的,对环境没污染或者污染很小,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新能源的重大应用有很多,比如,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神州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太阳能动力飞机首次尝试环球飞行……甚至废旧的人民币也可当作生物质发电材料,焚烧转化为电能,这些都是新能源技术带给我们的惊喜。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新能源产业已列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国家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很看重的,它可以说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中的能源动力类。
由于它是面向新能源产业的,其学科交叉性强、专业跨度大,学科基础来自于多个理科和工科,与物理、化学、材料、机械、电子、信息、软件、经济等诸多专业紧密关联。各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已有专业积累,设立了各具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等都有较大差别。
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集清洁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科学及工程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厦门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面向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化学储能、能效等国家急需的新能源产业方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人才的新兴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核能、电力、制冷、低温、汽车、船舶、流体机械、石化、冶金、化工、新能源等中外大规模的公司从事研究、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
注:因各校的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也有一定的区别,考生需注意各高校的培养方向。
如华中科技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涉及清洁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等问题,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的能源经济性和政策进行研究。
厦门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则是培养面向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化学储能、能效等的新能源产业方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