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6-04 11:51:53 | 作者: 工业模具
2007年,初到上海,他还只是一名普通农民工,暗下决心“要做个好工人”。16年过去了,胡振球已是上海神舟精宜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他还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首批上海工匠等多项荣誉。
胡振球,党员,1985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2004年,他高中毕业,但受限于家庭条件没能参加高考,加入了外出务工的队伍,在江苏省扬州市做了两年多学徒,学会了钣金和焊接等基本技能。
2007年,抱着年轻人就要多闯荡的心态,胡振球来到了上海,一心盼望着能在这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当时的胡振球只在钢结构厂做过几个月的焊接,那时工作不好找,他花60元在维修店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骑着它连续在上海找了21天工作,处处碰壁。
正在胡振球郁闷之际,位于奉贤区的上海神舟精宜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这是一家由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团队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节能环保专用车辆和智能化专用车电子技术的研发生产。
企业内的许多研发人员都是从各大知名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常常能想出很多金点子,创造新产品,或是优化工艺流程。“在当时的我看来,他们才真正配得上‘好’这个字,从此,我心里就萌发了‘有朝一日也要成为他们这样的人’的念头,虽然那时,我连图纸都不会看。”胡振球暗下决心,“做工人就要做个好工人”。
刚进公司的胡振球只是个小白,但为了追梦,面对困难他没有气馁。胡振球常常找公司里的教授、工程师和老师傅请教,请他们推荐书籍、答疑解惑,利用午休时间在职工书屋里看书、晚上在宿舍里学习,重要知识点就抄下来。虚心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问题就及时向他人请教。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通过不断努力,胡振球对机械加工的焊接、机加工和图纸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工艺的认识也更全面了。
但胡振球对自己的要求远不是这些,为了成为“岗位能手”,他还先后考取了高级工、技师。还通过不断学习先后获取得了大专和本科的学历。
通过持续学习带来技术能力和理论基础的结合与提升,胡振球成功地从普通操作人员一步步成为班组长、工段长和生产管理者,逐步实现了“当个好工人”的最初梦想。
2009年对于胡振球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因为他有了自己的第一项创新成果。那时,公司正鼓励发明创造,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一线工人都可以大胆创新,时任班组组长的胡振球跃跃欲试。
当时,企业自主研发的吸尘车产品进入生产阶段后,工人们天天加班,生产效率却始终提不上去。胡振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大胆提议能不能开个模具进行“整车预装工装”。可操作时却又遇到了难题,模具中的关键环节举升油缸部位始终没有办法做到上下部件的匹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胡振球带着小组成员反复琢磨和尝试,最终找到了把上下部件的位置都做固定的办法,完全解决了困扰大家已久的问题。模具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每台车的工时从原来的3天减少到1天,使整车装配合格率达98%以上,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了劳动强度,平均一年可为企业节省本金500多万元。
不断尝试后,胡振球想:“既然这些都可当作创新点,那我们也可以向着研发人员、向着技术人员看齐了。”于是他就跟着技术人员参与到慢慢的变多的项目中,并在试验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好点子,最终被成功纳入到技术团队和他们一起搞创新。
多年来,胡振球不断坚持创新,硕果累累,共完成技术革新60多项,技术攻关20多项,共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4项。
现在,胡振球在上海的逐梦之旅还在继续。他担任了上海神舟精宜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与行业内其他工作室和共建合作,“他们有一些解决不了的行业痛点或难点,我们就拿来帮忙一起研发,一同推动行业发展。”
据公司总经理陈天妮介绍,目前他们主要聚焦两个主要层面的创新。第一个层面是应用级、开发级别的原始创新。另外就是工程级的创新,从理论到技术,从技术到实践,创新落地都需要面临工程化的问题。“所以我们成立了技师工作室,由胡振球牵头,在工程化和就是针对用户特殊情况的技改创新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陈天妮看来,胡振球不断地通过持续学习、打磨自身的专业技能,从一名农民工一步步成长为能够发挥更大价值的劳模工匠,令人钦佩不已。
下一篇:佛山五金展邮件订阅结构